400-003-806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設計規範 > 劇場污绿巨人APP下载 > 演出場館設備技術術語劇場WH/T59—2013
來源:ZOBO绿巨人黄色下载 發布日期 2023-05-11 瀏覽:
因篇幅有限請到資料下載 下載完整文件。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會議室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绿巨人污污视频場館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劇場污绿巨人APP下载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學校教育 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劇場及其組成部分、劇場類型、劇場工藝設計要素及劇場專用設備方麵的技術術語。
2劇場及其組成部分
2.1劇場
2.1.1
演出場館performance venues
用於演出,並可容納觀眾的劇場、音樂廳等觀演建築的總稱。
2.1.2
劇場theater
設有觀眾席、舞台、技術用房和演員、觀眾等用房及專用設施,適用於舞台表演的觀演建築。
2.2觀眾廳
2.2.1
觀眾廳auditorium
設有觀眾席、供觀眾觀看演出,安裝有演出設備的空間。
2.2.2
觀眾容量audience capacity
觀眾廳能夠容納觀眾的數量。
2.2.3
座位seat
供觀眾觀看演出的座椅。
2.2.4
站位standing area
供觀眾站立觀看演出的固定區域。
2.2.5
池座stalls
觀眾廳首層的觀眾席。
2.2.6
樓座balcony
位於池座以上的觀眾席。
注:可分為:無挑出式樓座、沿邊柱廊式樓座、沿邊挑台式樓座、部分挑出式樓座、全挑出式樓座、跌落式樓座等。
2.2.7
包廂box
分隔設置的單元式觀眾席。
2.2.8
懸挑看台cantilever platfonn
挑台
在觀眾廳內設置的懸挑式看台,用以增加觀眾座位。
2.2.9
麵光橋fore stage lighting gallery
在觀眾廳頂部安裝燈具向舞台投射正麵燈光的天橋。
注:麵光設置可有多種形式,麵光橋是一種形式。
2.2.10
耳光室fbre stage side lighting,box boom slot
在觀眾廳兩側安裝燈具向舞台投射燈光的房間。
注:耳光設置可有多種形式,耳光室是一種形式。
2.2.11
追光室follow spot control room
在觀眾廳後上部架設和操控追光燈的房間。
2.2.12
追光位follow spot place
架設和操控追光燈的位置。
2.2.13
聲橋fore stage sound gallery
鏡框式舞台劇場,在舞台口外上部專門安裝揚聲器係統的天橋。
2.2.14
觀眾席調音位front of house for sound control
設在觀眾席內進行現場調音的位置。
2.2.15
場燈house light
為觀眾廳提供照明的係統。
2.3舞台
2.3.1舞台及其類型
2.3.1.1
舞台stage
劇場專用演出區域的總稱。
2.3.1.2
鏡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
在觀眾廳和舞台之間以鏡框式的台口為分隔的舞台形式。
2.3.1.2.1
機械舞台machinery stage
裝有台下機械的舞台。
2.3.1.2.2
下空舞台traps stage
由固定在可拆裝的鋼架上的活動舞台台板及台倉組成的舞台。
2.3.1.3
開放式舞台open stage
開敞式舞台
全部表演區和觀眾席處於同一個空間內的舞台形式。
2.3.1.3.1
中心舞台arena stage
島式舞台
表演區設在觀眾席中間,觀眾席四麵環繞表演區的舞台形式。
2.3.1.3.2
中間舞台traverse stage
橫向舞台
表演區設在觀眾席之間,觀眾席相向位於表演區的長軸兩側的舞台形式。
2.3.1.3.3
盡端式舞台end stage
表演區設於開放式劇場一端、觀眾席與之相對的舞台形式,
2.3.1.3.4
伸出式舞台thrust stage
主要表演區伸出至觀眾廳內,呈矩形或多邊形,觀眾席圍繞主要表演區的舞台形式。
2.3.1.3.5
環形舞台ring stage
表演區設在觀眾席四周,以環形或半環形將觀眾席圍在中央的舞台形式。
2.3.2鏡框式舞台的組成
2.3.2.1
主舞台main stage
基本台
鏡框式舞台的主要表演區,即台口線與天幕之間、台口構造外側邊線在舞台麵上的投影線之間圍合的區域。
2.3.2.2
側舞台side stage,bay area
設在主舞台兩側的輔助舞台。
2.3.2.3
後舞台back stage
設在主舞台後麵,可增加表演區的縱深空間或作輔助舞台用。
2.3.2.4
品字型舞台"品"shape stage
由主舞台、左右側舞台和後舞台共同構成的形狀似“品"字的舞台。
2.3.2.5
台口proscenium opening
舞台麵向觀眾廳的開口。
2.3.2.6
台唇apron area,fore stage
前舞台
鏡框式舞台台口線以外伸向觀眾席的舞台麵。
2.3.2.7
耳台apron
設在台唇(樂池)的兩側,可增加表演區麵積和溝通觀眾席與表演區的台麵。
2.3.2.8
樂池orchestra pit
設在台唇的下麵或前麵,為表演進行伴奏的樂隊所使用的空間。
2.3.2.9
跑場道cross-stage,access
供演員在表演區一側下場後,跑到表演區另一側出場的通道。
2.3.2.10
運景通道scenery access
劇場內連接卸車平台和舞台之間的專用運輸通道。
2.3.2.11
台塔fly tower
舞台麵以上至屋蓋結構下緣、容納和安裝台上設備的空間。
2.3.2.12
柵頂grid,gridiron
舞台上部為安裝和檢修台上設備、並能使懸吊元件通過的專用工作層。
2.3.2.13
天橋working gallery,galleries
舞台上部沿側牆、後牆一定高度設置的工作走廊。
2.3.2.14
台倉under stage
舞台台麵以下的建築空間。
2.3.2.15
提詞間among the prompter
設在舞台前區中央或舞台左區下場口側前方的台倉下麵,並朝向表演區有一定尺寸的開口的空間,提示人員或顯示設備在此空間內可為演員提示台詞。
2.3.2.16
舞台機坑space of stage machine
台下機械設備驅動裝置的安裝、檢修空間。
2.4後台
2.4.1
後台back stage
舞台周邊輔助用房和區域的總稱。
2.4.1.1
候場區stand-by area
演員登台表演前等候上場的區域。
2.4.1.2
舞台監督室/席stage manager room
供舞台監督在演出全過程中進行協調、監督、管理而使用的房間/位置。
2.4.2演出用房
2.4.2.1
演出用房rooms for performance
為舞台表演活動直接服務的專用房間。包括化裝室、服裝室、道具室、搶裝室、樂隊休息室等。
2.4.2.2
化裝室dressing room
演員表演前化裝和演出結束後卸裝使用的房間。
2.4.2.3
服裝室costume room
存放演出服裝的房間。
2.4.2.4
道具室prop-room
存放演出道具的房間。
2.4.2.5
搶裝室quick change room
演員在表演換場間隙快速更換服裝、改變化裝的房間或區域。
2.4.2.6
導演室director room
供導演或舞美設計觀看演出效果的房間。
2.4.3演出技術用房
2.4.3.1
演出技術用房technical room
為舞台表演活動進行技術服務的專用房間。包括燈光控製室、绿巨人软件视频入口控製室、舞台機械控製室、調光
櫃室、功放機房、配電間等。
2.4.3.2
燈光控製室lighting control room
放置舞台燈光控製設備,進行演出燈光操作的房間。
2.4.3.3
調光櫃室dimmer room
調光器室
放置調光櫃(器)等設備的房間。
2.4.3.4
绿巨人软件视频入口控製室sound control room
放置和操作绿巨人软件视频入口係統控製設備的房間。
2.4.3.5
功放機房power amplifier room
放置绿巨人软件视频入口係統功率放大器的房間。
2.4.3.6
音頻信號交換機房distribution room for audio signaI
舞台附近放置音頻信號鏈接和分配設備的房間。
2.4.3.7
舞台機械控製室stage machinery control room
放置和操作舞台機械控製設備的房間。
2.4.3.8
舞台機械電氣櫃室stage equipment electrical cabinet room
放置舞台機械電氣設備的房間。
2.4.3.9
庫房depot,store
儲存布景、幕布、台毯、道具、服裝、燈具、绿巨人软件视频入口等器材的房間。
2.4.4輔助用房
2.4.4.1
輔助用房accessorial room
為舞台表演活動進行輔助服務的專用房間。
2.4.4.2
排練廳rehear salroom
供演員排練節目的房間。
2.4.4.3
琴房practice room,the piano room
滿足一定的聲學條件,一般都安放有鋼琴(或其他樂器),供聲樂演員或演奏員等人進行練習的房間。
2.4.4.4
同聲傳譯室booth f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演出中為觀眾進行同步語言翻譯的房間。
2.4.4.5
製作用房work shop
場團合一劇場設置的為演出製作布景、道具、服裝等房間的統稱。
2.4.5
生活用房daily life room
後台區域為管理人員、演職人員設置的解決一定生活問題用房的統稱。
示例:如洗澡間、廁所、開水間,以及其他必要的用房。
2.4.6
經營用房business premises
劇場附設的營業用房間或場所。
示例:如演員旅館、餐廳等。
2.4.7
辦公室office
劇場的管理人員、演職人員的辦公處所。
2.5前廳
2.5.1
前廳foyer
劇場中除觀眾廳以外的觀眾用房的總稱。包括:門廳、休息廳、存衣處、小賣部、廁所、問詢處、售票處、貴賓室等。
2.5.2
休息廳lounge
觀眾在節目開演前和幕間休息的場所。
2.5.3
貴賓室VIP lounge
供貴賓在節目開演前和幕間休息的場所。
2.5.4
存衣處cloak room
觀眾寄存外套、.帽子、雨具、箱包等物品的場所。
2.5.5
問訊處information
為觀眾提供谘詢服務的場所.
2.5.6
紀念品商店souvenir shop
出售紀念品的場所。
2.5.7
觀眾用廁所publicre stroom,wash room
為觀眾設置的廁所。
3劇場類型
3.1按規模劃分
3.1.1
小型劇場small theatre
觀眾坐席數量在800座及以下的劇場。
3.1.2
中型劇場middle theatre
觀眾坐席數量在801座〜1200座的劇場。
3.1.3
大型劇場large theatre
觀眾坐席數量在1201座〜1500座的劇場。
3.1.4
特大型劇場extra large theatre
觀眾坐席數量在1501-2500座的劇場。
3.1.5
超大型劇場super theatre
觀眾坐席數量在2501座以上的劇場。
3.2按功能劃分
3.2.1
專業劇場purpose-built theatre
為特定劇種的演出設計建造的劇場。
示例:如,歌劇劇場、話劇劇場等。
3.2.2
歌劇劇場opera house
主要上演歌劇、舞劇的劇場。
3.2.3
話劇劇場drama theatre
主要上演話劇的劇場。
3.2.4
戲曲劇場Chinese opera theatre
主要上演京劇及各種類型地方戲曲的劇場=
3.2.5
音樂廳concer thall
主要舉交響樂、室內樂等音樂節目的觀演建築。
3.2.6
傳統戲曲劇場traditional opera theatre
傳統戲樓
以演出戲曲為主的中國傳統形式的樓式建築。
3.2.7
多用途劇場multiple purpose theatre
在不改變建築空間和配置的設備的情況下,即用於不同類型劇目的演出活動的劇場。
3.2.8
多功能劇場multifunctional theatre
劇場的建築空間和配置的設備,可根據不同演出類型的需要進行變化調整,以滿足多種類型劇目演出要求的劇場。
3.2.9
黑匣子劇場black box theatre,experimental theatre
舞台和觀眾廳處於同一空間、可以方便地改變舞台及觀眾席的大小、形式、位置,以適應不同的演出需要和活動內容的開放式劇場。
3.2.10
演出藝術中心performing arts centre
在一座或一組建築中設有不同的專業劇場,可同時進行不同形式藝術表演的場所。
3.3按經營模式劃分
3.3.1
租賃劇場touring theatre
接待外來演出團體進行演出的劇場。
3.3.2
保留劇目劇場theatres for repertoire
主要輪流上演多年積累的保留劇目的劇場。
注:場團合一劇場多屬於此類劇場。
3.3.3
連續上演製劇場long run theatre
特定劇目劇場
舞台設備專門為特定劇目設置,演出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於票房價值的劇場。
3.3.4
遊樂劇場entertainment theatre
旅遊劇場
專門以遊客為主體觀眾、長年演出固定劇目的劇場。
3.4按建築形式劃分
3.4.1
室內劇場indoor theatre
觀眾廳和舞台及演出用房、技術用房均處在有屋頂的建築內的劇場。
3.4.2
露天劇場open-air theatre
觀眾席無屋頂或有局部屋頂的固定表演場地。
4劇場工藝設計要素
4.1工藝設計
4.1.1
劇場工藝設計theater technological design
劇場建築設計過程中,在劇場布局、舞台、觀眾廳、後台、前廳等方麵保證劇場符合要求所釆取的措施。
4.1.2
舞台工藝設計stage technological design
劇場建築設計、裝飾設計過程中,在舞台布局、建築聲學、燈光係統、擴聲係統、舞台機械係統等方麵保證劇場符合要求所釆取的措施。
4.2流線設計
4.2.1
流線設計flow design
劇場建築設計過程中,在區分不同人員的活動區域、布景道具等使用區域、以及連接各自在劇場內外的交通路線等方麵保證符合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4.2.2
觀眾流線audience flow
觀眾進入和離開劇場、在劇場內活動時的不同場所、門(疏散口)、通道、樓梯等組成的交通路線。
4.2.3
演員流線actor flow
演員進入和離開劇場、在劇場內活動時的不同場所、門(疏散口)、通道、樓梯等組成的交通路線。
4.2.4
貴賓流線VIP flow
貴賓進入和離開劇場、在劇場內活動時的不同場所、門(疏散口)、通道、樓梯等組成的交通路線。
4.2.5
工作人員流線staff flow
工作人員進入和離開劇場、在劇場內活動時的不同場所、門(疏散口)、通道、樓梯等組成的交通路線。
4.2.6
布景道具流線scenery flow
儲存布景道具的空間與運送布景道具所經過的門、通道、運景電梯等組成的運輸路線。
4.3觀眾廳形體設計4.3.1
[觀眾廳]形體設計form design
在劇場建築設計過程中,保證觀眾廳的形狀、結構等符合要求所釆取的措施。
4.3.2
矩形觀眾廳rectangle shaped auditorium
兩道側牆垂直於台口、後牆平行於台口線的觀眾廳。
4.3.3
鍾形觀眾廳bell shaped auditorium
兩道側牆逐漸向台口收窄,後牆形成平緩的曲麵或由很多小折麵組成的觀眾廳。
4.3.4
扇形觀眾廳fan shaped auditorium
兩道側牆與中軸線具有一定的水平夾角、後牆形成平緩的曲麵的觀眾廳。
4.3.5
六角形觀眾廳hexagon shaped auditorium
側牆向內折成一定角度、後牆平行於台口線,側牆、後牆與台口線閉合成六麵體的觀眾廳。
4.3.6
馬蹄形觀眾廳horseshoe shaped auditorium
觀眾廳的前部曲線向內收攏、側牆與後牆呈一定弧度的觀眾廳。
4.3.7
圓形觀眾廳round shaped auditorium
觀眾廳的前部曲線向內收攏、側牆和後牆圍合成圓形的觀眾廳。
4.3.8
台口線cornice of pedestal
台口構造內側邊線在舞台麵上的投影線。注:舞台機械的定位以台口線為基準。
4.3.9
大幕線curtain line
大幕在舞台台麵的投影線。
4.4視線設計
4.4.1
視線sight line
觀眾眼睛與設計視點的連線。
4.4.2
視線設計sight line design
在劇場建築設計和觀眾廳內部裝修設計過程中,從滿足觀眾視線角度方麵符合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4.4.3
設計視點(O)sight point O
劇場工藝設計時,在舞台台麵上或舞台空間中任選一點,使觀眾的視線不被遮擋地看到該點。注:設計視點應定在舞台表演區的前沿中心。通常定在大幕投影線中心點。
4.4.4
視E巨sight distance
觀眾的眼睛與大幕投影線中心點的連線距離。
4.4.5
最近視距(a)minimum sight distance
a值
距離舞台最近的第一排中心位置的觀眾的視距。
4.4.6
最遠視距maximum sight distance
最大視距
距離舞台最遠一排中心位置的觀眾的視距。
4.4.7
偏座控製線partial a line
舞台後牆中點與台口兩側邊緣相連並延長至觀眾廳內的兩條線。
4.4.8
舞台標高(A)stage level
h值
舞台台麵距離地麵的垂直高度。
4.4.9
視線高度0')vertical line of sight
h'值
觀眾坐在座席上,眼睛距離地麵的垂直高度。
4.4.10
最小視線高差(b)D-value of minimum vertical sight line
距離舞台最近的第一排中心位置的觀眾的眼睛與舞台麵的高度差。
4.4.11
視線升高值(C)D-value of vertical sight line
C值
後排觀眾的視線與前排觀眾視線的垂直高度差。
4.4.12
水平控製角horizontal control angle
偏座控製角
由台口兩側向觀眾廳同側各引出一條直線,這兩條線在舞台中軸線上相交的夾角°
4.4.13
水平視角horizontal sight angle
觀眾眼睛與台口兩側邊緣連線所形成的夾角O
4.4.14
俯角angle of depression
觀眾眼睛至大幕投影線中心點的連線與台麵形成的夾角。
4.4.15
垂直控製角vertical control angle
最大俯角,最高樓座的最後一排中心位置的觀眾的俯角。
4.4.16
地麵坡度曲線the steep curves
觀眾廳縱向中軸線上,從第一排至最後一排座席的地麵標高值的連線。
注:地麵坡度是為了避免視線被前排觀眾遮擋。
4.5座位布置
4.5.1
短排法method of short seatrow
每排座位數量較少的排列方法。座位數的具體要求為:兩側均有通道時,每排座位數不超過22個;僅有一側有通道時,每排座位數不超過11個。
4.5.2
長排法method of long seatrow
每排座位數量較多的排列方法。座位數的具體要求為:兩側均有通道時,每排座位數不超過50個;僅有一側有通道時,每排座位數不超過25個。
4.5.3
錯位布置every-other-row
相鄰兩排座椅相互錯開排列、前後不對齊的座椅排列方法。
4.5.4
座位橫排曲率seat row curvature
座位的橫排具有一定弧度時的彎曲程度。
4.5.5
排距(F)row spacing
相鄰前後兩排座椅椅背之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4.5.6
座距(B)seat width
座寬
座椅扶手中心線之間的距離。
4.6建築聲學
4.6.1
[劇場]建築聲學設計acoustical design
劇場建築設計過程中,在音質和噪聲控製等方麵保證劇場符合聲學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4.6.2
[房間]音質acoustics [of room]
房間中傳聲的質量。房間音質的主要決定因素是混響、反射聲序列時空結構和噪聲級。音質評價對於語言主要是靠語言可懂度,對於音樂則由音樂的欣賞價值來決定。
4.6.3
聲場sound field
媒質中有聲波存在的區域。
[GB/T3947—1996,定義4.56]
4.6.4
等響度曲線equal-loudness contour
等響線
對於具有正常聽力的聽者,表示產生某一給定響度所需要的聲壓級與頻率關係的曲線。
[GB/T2900.86—2009,定義801-29-08]
4.6.5
聲線sound ray
自聲源發出的代表能量傳播方向的曲線。聲的波動性質不計。
注:在各向同性媒質中,聲線就是代表波的傳播方向且處處與波陣麵垂直的曲線。
[GB/T3947—1996,定義2.74]
4.6.6
[聲]反射reflection
波陣麵由兩種媒質之間的表麵返回的過程。向表麵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注:波陣麵由一種媒質到達另一種媒質的表麵後返回原媒質的過程。射向表麵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GB/T3947—1996,定義4.43]
4.6.7
聲閘sound lock
聲阱
進入觀眾廳或舞台時要經過的強吸聲小室或彎曲通道.具有減少觀眾廳或舞台內外的聲耦合能力,加強隔聲效果的功能。
4.6.8
聲影區sound shadow region,shadow zone
由於障礙物或折射關係,聲線不能到達的區域。
[GB/T3947—1996,定義2.82]
4.6.9
聲聚焦sound focusing
室內聲能由於凹麵聚焦集中於某點或某區域的現象。
4.6.10
混響reverberation
a.聲源停止發聲後,聲音由於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續的現象。
b.聲源停止發聲後,由於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續的聲音。
[GB/T3947—1996,定義2.70]
4.6.11
混響時間(孔Tfip)reverberation time
聲音已達到穩態後停止聲源,平均聲能密度自原始值衰變到其百萬分之一(60dB)所需要的時間。
4.6.12
最佳混響時間optimum reverberation time
合適混響時間
進行劇場音質設計時的目標混響時間。
注:最佳混響是根據人們長期使用經驗得出的,並且具有一定的容許範圍。通常是指中頻500Hz〜1000Hz的混響時間,並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確定低頻和高頻混響時間與中頻混響時間的比值。
4.6.13
混響聲場reverberant sound field
演出場館內穩態聲場中主要由反射聲和散射聲起作用的區域。
4.6.14
直達聲direct sound [wave]
自聲源未經反射直接傳到接收點的聲音。
[GB/T3947—1996,定義12.15]
4.6.15
直達聲場direct sound field
劇場內穩態聲場中聲源周圍直達聲強度大於反射聲強度的區域。
4.6.16
側向反射聲lateral reflection
來自劇場側牆從兩側到達聽眾的發射聲,它對空間感有重要貢獻。
4.6.17
早期反射聲early reflection
在演出場館內可與直達聲共同產生所需音質效果的各反射聲。
注:一般是指延遲50ms以內的反射聲。
4.6.18
早期衰變時間early decay time,EDT
聲源停止發聲後,演出場館內聲場衰變過程早期部分從0dB—10dB的衰變曲線的斜率所確定的混響時間。
4.6.19
初始時間間隙initial time gap
到達接收點的第一個反射聲與直達聲之間的時差。
[GB/T3947—1996,定義12.19]
4.6.20
染色效應coloration
聲染色
某些反射聲和直達聲疊加,引起原來聲音的某些頻率成分被增強而使音質變差的現象。
4.6.21
擴散聲場diffuse [sound] field
能量密度均勻,在各個傳播方向作無規則分布的聲場。
4.6.22
回聲echo
大小和時差都大到足以能和直達聲區別開的反射聲或由於其他原因返回的聲。
[GB/T3947—1996,定義2.71]
4.6.23
顫動回聲flutter echo
同一個原始脈衝聲引起的一連串緊跟著的反射脈衝聲。
[GB/T3947—1996,定義12.8]
4.6.24
多重回聲multiple echo
同一聲源所發聲音的一串可分辨的回聲。
[GB/T3947—1996,定義12.7]
4.6.25
隔聲量sound transmission loss,sound reduction index,noise insulation factor
傳聲損失
牆或間壁一麵的入射聲功率級與另一麵的透射聲功率級之差。
注:隔聲量等於透射係數的倒數取以10為底的對數,單位為貝[爾],B。但通常用dB為單位。
4.6.26
吸聲量(A)equivalent absorption area
等效吸聲麵積
與某物體或表麵吸收本領相同而吸聲因數等於1的麵積。
注1:單位為平方米,
注2:一個表麵的吸聲量等於它的麵積乘以其吸聲因數。一個物體放在室內某處,吸聲量等於放入該物體後室內總吸聲量的增量。
4.6.27
吸聲處理sound absorbing treatment
使用吸聲材料或結構,使室內聲場和混響時間變化,從而達到改善音質或降噪的措施。
4.6.28
吸聲係數(a)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吸聲因數sound absorption factor
在給定頻率和條件下,被分界麵(表麵)或媒質吸收的聲功率,加上經過分界麵(牆或間壁等)透
射的聲功率所得的總和,與入射聲功率之比。
4.6.29。
平均吸聲係數averag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平均吸聲因數average sound absorption factor
a.房間各界麵的吸聲係數的加權平均值,權重為各界麵的麵積。
b.一種吸聲材料對不同頻率的吸聲係數的算術平均值。所考慮的頻率應予以說明。[GB/T3947—1996,定義12.42]
4.6.30
噪聲noise
現場不需要的聲音即為噪聲。
4.6.31
噪聲級Lnoise level
a.噪聲的級。其種類必須加定語或上下文說明。
注:所測物理量(如電壓)、基準量、所用儀器和頻帶寬度或其他計權均應指明.
b.在空氣中即聲級。計權應指明,否則指A聲級。
[GB/T3947—1996,定義2.51]
4.6.32
噪聲評價曲線NRnoise rating curve
對噪聲的允許值按不同倍頻帶聲壓級進行評價的一簇曲線,每一曲線由其在1000Hz的倍頻帶聲壓級數作為評價值,又稱NR值。進行評價時,取各倍頻帶中達到最高限值曲線的NR值為準。
[GB/T50356—2005,定義2.0.22]
4.6.33
環境噪聲ambient noise
在某一給定位置,由遠近不等的多個噪聲源產生的聲音組合。
[GB/T2900.86—2009,定義801-21-12]
4.6.34
背景噪聲background noise
本底噪聲
產生、傳輸、檢測、測量或記錄信號的係統中,各種源產生的總幹擾。
[GB/T2900.86—2009,定義801-21-13]
4.6.35
隔聲材料acoustical insulation material
可以阻止聲能透射的材料。
4.6.36
吸聲材料sound absorption materiaL absorbent
由於多孔性、薄膜作用或共振作用而對入射聲能具有吸收作用的材料。[GB/T3947—1996,定義12.52]
4.6.37
多孑L吸聲材料porous absorbing material
有很多微孔和通道,對氣流或液體流過給予阻尼的材料。
[GB/T3947—1996,定義12.53]
4.6.38
穿孔吸聲結構perforated panel absorber
在穿孔薄板背後設置空腔或多孔吸聲材料的一種吸聲結構。
4.6.39
空間吸聲體functional absorber,suspended absorber
吊掛吸聲體
分散懸掛於廳堂頂棚,用來降低室內噪聲或改善室內音質條件的吸聲結構。
4.6.40
擴散體diffuser
用來改進聲場擴散度而設置在建築內表麵或懸掛的聲學散射元件。
4.6.41
減震材料impact-sound reducing material
受撞擊或震動激勵時,產生低的噪聲並能夠衰減撞擊聲或振動傳播的材料。
4.6.42
空場empty auditorium
除必要的測量人員外,廳堂內沒有任何其他無關人員。
4.6.43
滿場full house
觀眾上座率達80%以上,演員和講演者在場,屬於正常表演或正常使用情況。
4.6.44
音質縮尺模型scale acoustic model of auditorium
在演出場館進行音質設計階段,為預測建成後音質狀況而製作的三維縮尺模型。
4.6.45
可變混響裝置variable reverberation
為了在同一廳堂內滿足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在牆壁等處安裝有聲吸收、聲反射能力可變的機構,
達到可以改變室內混響時間的裝置。
因篇幅有限請到資料下載 下載完整文件。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會議室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绿巨人污污视频場館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劇場污绿巨人APP下载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
還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學校教育 解決方案、產品和案例 等信息。